Monday, July 28, 2014

研究:臥室微光 恐致乳癌藥失效



照進臥室的街燈、床前夜燈或手機、平板電腦螢幕散發的藍光,都可能干擾乳癌藥物的療效。
美國杜蘭大學團隊日前發表於《癌症研究》期刊的報告指出,睡前及睡眠時周圍的光線,足以影響在睡眠周期中體內分泌的「褪黑激素」,進而打亂內分泌系統,抵銷荷爾蒙類藥物治療乳癌的效果
女性荷爾蒙是造成癌細胞壯大的「養分」之一,臨床上會以非類固醇藥物抑制女性荷爾蒙作用,以治療部分乳癌患者,但通常在用藥數年後會產生抗藥性,杜蘭大學團隊認為,這可能是民眾習慣在睡前看電視、滑手機或開夜燈所致。
杜蘭大學醫學院教授史蒂芬希爾表示,睡前的光線干擾會造成與生理時鐘、睡眠周期,及全身內分泌系統有關的褪黑激素分泌失調;通常褪黑激素是在入夜後開始逐漸增加分泌量,至清晨時再降低。
過去研究已證實,夜燈或螢幕光源都會造成褪黑激素分泌不足,導致肥胖、癌症等荷爾蒙或新陳代謝功能異常相關疾病。
研究人員將乳癌實驗鼠分為兩組,其中一組睡在毫無光線透入的鼠籠,另一組則整天保持微光照射,結果發現「微光組」褪黑激素分泌減少,經荷爾蒙類藥物治療後,腫瘤體積縮小程度有限,出現類似抗藥性的狀況。而在研究人員讓微光組實驗鼠補充褪黑激素後,荷爾蒙類藥物又開始產生療效。

希爾建議,乳癌等與內分泌功能失調的患者,可利用窗簾、眼罩等方式,盡量保持睡眠黑暗環境,讓褪黑激素能正常分泌。

Saturday, July 26, 2014

抗荷爾蒙藥要吃多久?

Q:開完刀後,醫師說我的荷爾蒙受體呈陽性,需要服用抗荷爾蒙藥物,為什麼?我要吃多久?
A:乳房腫瘤的荷爾蒙受體分別是雌激素接受體和黃體素接受體,陽性表示腫瘤生長受女性荷爾蒙影響,像腫瘤生了一張會吃女性荷爾蒙的嘴,抗荷爾蒙療法便是阻斷女性荷爾蒙對腫瘤刺激,避免腫瘤被餵養長大。
阻斷女性荷爾蒙的方法,一是堵住腫瘤的嘴巴,一是減少腫瘤的食物來源,前者最常使用荷爾蒙接受體拮抗劑「泰莫西芬(Tamoxifen)」,後者有芳香環酶抑制劑、人工合成的促性腺荷爾蒙刺激素(LHRH)等。
泰莫西芬可用於停經前後的一般乳癌患者,常見副作用有熱潮紅、心悸、陰道乾燥出血等,部分患者子宮內膜變厚,極少數出現子宮內膜癌,機率約千分之二以下。服藥患者必須定期追蹤子宮內膜厚度,一旦變厚,規則追蹤或停藥、換藥,避免出現子宮內膜癌。
研究發現,停經婦女服用芳香環酶抑制劑,預防乳癌復發效果略優於泰莫西芬。不過,芳香環酶抑制劑副作用較大,約二分之一患者會骨骼疼痛,其中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因此不願繼續服藥,同時,患者也有骨質流失進而骨鬆現象,面臨骨折等風險。
過去多建議抗荷爾蒙藥物至少服用五年,隨乳癌患者存活期延長,少數患者停藥後在術後六、七年復發,所以在不受副作用困擾的情況下,建議患者服用十年。若服用泰莫西芬五年後停經,接下來的五年可改服芳香環酶抑制劑;停經婦女可直接服用芳香環酶抑制劑,若實在無法忍受副作用,也可先服用泰莫西芬後再改用芳香環酶抑制劑。

資料來源:乳癌防治基金會
諮詢/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戴明燊

Thursday, July 24, 2014

研發自日本的新乳癌化療藥物 顯著延長患者存活期

乳癌治療福音!日本研發治療乳癌轉移復發的新乳癌化療藥物(Eribulin),於今年三月核准上市,這項藥物研發自日本沿海的黑色軟海綿,幫助抑制細胞有絲分裂,導致癌細胞凋亡。新光醫院乳房外科鄭翠芬醫師表示,該新乳癌化療藥物(Eribulin)經研究證實,對於使用過紫杉醇與小紅莓類藥物失效的轉移性乳癌患者,可延長整體存活期超過1年,加上施打流程較簡易方便,預期未來能改寫乳癌化療用藥準則。
新乳癌化療藥物 助患者拉長治療戰線
鄭翠芬醫師指出,化療藥物適用於任何型態的乳癌病患,在治療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針對手術治療後的乳癌患者,化療藥物是輔助性治療預防轉移之用,常見的乳癌化療藥物如紫杉醇(taxane)與小紅莓類(anthracycline)等,8~9成的患者幾乎都曾在早期使用過,然而,部分病患在幾年後仍有復發或轉移的現象,此時,因為好的治療武器都已使用過,患者不免會擔心藥物選擇性變少。雖然新乳癌藥物不斷推陳出新,近年來多為新標靶藥物的誕生,卻少有突破性的化療藥物。對此,鄭醫師說明,由日本研發的新乳癌化療藥物(Eribulin),經大型臨床試驗證實,針對使用過紫杉醇與小紅莓類藥物失效的轉移性乳癌患者,可顯著延長患者中位整體存活期25%,使其整體存活期可超過一年,達13.2個月的新式化療。鄭醫師特別強調,乳癌患者即使在前線化療藥物失效後也不需太過悲觀,目前新乳癌化療藥物(Eribulin)無論在療效、副作用與施打方式上,都已經越來越進步,提供患者多一項治療的選擇。
新藥副作用少 患者治療意願高
鄭翠芬醫師補充說明,很多乳癌患者會因化療刻板印象而有所遲疑,然而,新乳癌化療藥物(Eribulin)不同於以往化療藥物,較少出現噁心、嘔吐等副作用。其次,若患者已拔除治療用人工血管,如果因為復發,治療時又要再次裝上,臨床觀察發現會影響治療意願及心情;但新乳癌化療藥物(Eribulin)使用上方便性高,可直接經由靜脈注射,施打時間僅需2-5分鐘,病人無需再住院或待在化療室數小時,較能改善患者生活品質。
以門診的一位患者為例,在接受治療時已有肋膜轉移現象,由於腫瘤位置棘手,無法手術治療,經接受過多線化療後再度轉移至皮膚,胸前出現數十顆小瘤,患者本意志消沉,但經醫師說明,採納建議接受新乳癌化療藥物(Eribulin)4個療程後,皮膚紅腫、疼痛大幅改善,轉移症狀已緩解許多,而最令患者驚嘆的是治療方便性,打完一針即能回家!
最後,鄭翠芬醫師說,以自己的用藥經驗觀察,建議轉移初期的乳癌患者,可思考使用新乳癌化療藥物(Eribulin),先讓轉移病灶縮小,在治療過程中透過影像學觀察,且戰且走,待腫瘤穩定控制後,再換回以往傳統治療方針,如此,可爭取最佳療效及時間。同時提醒,現在醫療的進步讓乳癌不再是不治之症,呼籲患者要秉持信心,透過積極配合治療,抗癌之路也可走得更久、活得更好。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網

Wednesday, July 23, 2014

乳癌疫苗若成功 未來可防16種癌

疫苗可預防很多疾病,但位居國人十大死因首位的癌症至今卻無法以事先施打疫苗免疫。不過,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在「2014健康高峰論壇」上表示,他的團隊在研發的「醣分子乳癌疫苗」目前已經進入第3期臨床試驗。未來若成功,除了可以針對乳癌進行治療,也可對其他至少15種癌症產生有效抗體。他希望未來癌症可以像天花一樣絕跡。
翁啟惠以「疫苗根治乳癌未來不是夢」為題,發表團隊針對「乳癌」研究的最新進度。他表示,團隊發現細胞蛋白質表面都有特定醣分子,而癌細胞和癌症幹細胞的蛋白質上,有3個正常細胞所沒有的特定醣分子。於是他們以這3種醣分子為基底設計癌症疫苗,甚至透過酵素量產這類醣分子,團隊合成這3個特定醣分子當作抗原,進一步製成乳癌疫苗。目前第一代疫苗已與台大醫院配合,針對342名乳癌患者,隔3周施打一次疫苗,整個療程共需施打9針,預計半年完成治療,預計明年就會有成果
翁啟惠表示,除了可以在乳癌細胞找到這3個特定醣分子外,另外包括肺、肝、大腸、口腔、胃、胰臟、攝護腺、卵巢、腦、食道、腎臟、子宮頸、子宮內膜、三陰性乳癌和膽囊癌等15種癌細胞上,也都有這3種特定醣分子。因此,預計未來可以製造出廣效性疫苗,治療這些癌症。未來若疫苗研發成功,不只能對乳癌產生有效抗體,就連上述的15種癌症也會因此絕跡。他樂觀的希望,未來癌症可以像天花一樣絕跡於世。

原文網址: 翁啟惠:乳癌疫苗若成功 未來可防16種癌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Saturday, July 19, 2014

乳癌術後即早復健 助於減緩手臂腫脹

隨著環境,飲食的改變,使得國人國人罹癌人數正逐漸增加中,由其是乳癌發生率,已經突破萬人大關,平均每天約有28名女性罹患乳癌。
且乳癌患者在治療過程後,容易有胸肌萎縮、胸部塌陷問題,因此對於他們而言,他人的鼓勵與支持很加重要,除了心理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透過物理治療來維持肩關節及手臂的正常活動範圍、日常生活,同時也預防了肺部擴張不全,促進手臂淋巴側肢回流、減輕手臂腫脹及痠麻問題。
術後24小時內開始復健 幫助減緩身體不適
大林慈濟醫院徐千惠復健師表示,乳癌病患最好在傷口拆完線後,做大角度的肩關節運動,使其皮瓣能穩固附著於胸部及腋部,而每天最好維持運動15分鐘,運動則以練習次數、時間及範圍,採漸進性增加,以不引起疼痛不適為限,手術後24小時內儘早開始復健運動,可利用橡皮球輔助,術後第一天運動則可選擇仰躺或坐姿下活動肩關節,避免不動而造成僵硬。
為了提高肩關節活動度,徐千惠更指出,手術後第二天可藉由延展的動作去釋放肩關節的壓力,術後第三天可由患側上肢活動,加上非患側的協助,使其恢復到術前的狀況,在術後第四天時,可使其降低患側與非患側上肢的差異,平時也可做一些像手指外展或內收運動、鐘擺運動等,都可達到預防及減少淋巴水腫的產生。

Thursday, July 17, 2014

有偏頭痛病史女性患乳癌幾率低

美國研究人員根據一項調查結果宣布,有偏頭痛病史的女性患乳癌幾率比沒有偏頭痛者低30%左右,這可能與這些女性體內的荷爾蒙水平有關。
  這一研究由美國西雅圖弗雷德·哈欽森癌癥研究中心教授克裡斯托弗·李主導。這一研究首次將偏頭痛和乳癌患病率聯系起來。
  研究人員研究了西雅圖地區3412名已絕經女性,其中1938人曾被診斷出患有乳癌,其餘1474人則沒有乳癌病史。這些女性都回答了有關自己是否有偏頭痛病史的問題。
  李說:『我們發現,總體來說,有偏頭痛病史的女性比沒有這項病史的女性患乳癌的幾率低30%。』
  盡管研究人員沒有找到為何患偏頭痛女性不易得乳癌的原因,但指出這些女性體內的荷爾蒙水平可能是關鍵因素。因為一般情況下,乳癌由女性體內的荷爾蒙誘發,例如雌激素和黃體酮等。而患偏頭痛的女性體內荷爾蒙水平一般較低。
  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癌癥流行病學、生物標志和預防》雜志上。
  根據美國癌癥學會統計,全球每年約有46.5萬名女性死於乳癌。

17種常見化學物質 恐致女性罹乳癌

美國研究人員指出,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化學物質,有 17 種可能會增加婦女罹患乳癌的機率,並呼籲婦女應該避免或減少接觸。
此研究發表於《環境健康展望》(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期刊,由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與 NGO 組織「寂靜春天協會」(Silent Spring Institute)共同執行,他們從流行病學資料庫中進行資料探勘,找出與動物乳房腫瘤有關的化學品,接著與人類現有的數據庫做比對,最後確認 17 種可能會導致人類罹患乳癌的化學品。
這 17 種化學物包括汽油、柴油、其他汽車廢氣、阻燃劑(常用於家具、地毯和床墊)、防汙處理紡織品(用於裝潢家具)、去漆劑,以及飲用水中的消毒副產品等。此外研究還指出苯和丁二烯是環境中兩大致癌物,燃燒產生的化學物質,如汽車排放的廢氣、除草機、香煙的煙霧及燒焦食物,都可能致癌。
雖然這項結果還須更深入的探討,以確認這些化學物質與乳癌的相關性,研究人員呼籲無論是男是女,都應該注意自身健康,並暴露在這些化學物質的時間。研究人員並列出七個生活小提醒。
1. 減少暴露於汽油或柴油燃燒時所釋放的廢氣中,意味不要讓引擎空轉,此外盡可能使用吃電的機器。
2. 煮飯時記得要用抽油煙機,並且不要吃燒焦的食物。
3. 不要購買使用聚氨脂(polyurethane)材料的家具,或要求家具不要用阻燃劑處理。
4. 避免使用抗汙地毯、家具或織品。
5. 衣物送洗時要求濕洗而不要乾洗。
6. 過濾水請使用碳棒式濾心(carbon-block filter)。
7. 保持房子乾淨,避免將外界的化學物質帶進屋內。家門口請脫鞋,並用乾淨的抹布或拖把整理。
近年來,乳癌是國內女性癌症頭號殺手,不但發生率第一,更有年輕化的趨勢;這20年來,乳癌發生率已突破萬人大關!因此,醫師呼籲女性朋友,定期乳房檢查及篩檢是不可少的,即使檢查出乳癌也無需太過害怕,目前乳癌治療已朝向「個人化」治療,早期發現、接受治療,普遍都有較佳的成效。
據統計,目前台灣乳癌每年約新增10000個案,台灣每十萬名婦女就有90人罹患乳癌,與歐美國家相比,罹癌率較低,但三軍總醫院院長暨國防醫學院外科學科教授 俞志誠教授指出,「國內的女性發病率雖比國外低,可是發病年紀平均約在40歲至55歲的階段,比國外的發病年齡55歲至70歲提早了十到十五年,發生年齡相對年輕不少」。
荷爾蒙接受體  是乳癌治療重要依據荷爾蒙接受體,是評估乳癌患者是否適合使用荷爾蒙療法的重要依據,可分為動情激素受體(ER)及黃體激素受體(PR),經檢驗若癌細胞表面荷爾蒙接受體呈陽性,其在接受荷爾蒙療法的成效也較為顯著。
而俞志誠教授表示:「
早期乳癌治療方式以手術為主、輔助性治療為輔,輔助性治療包括化學治療及荷爾蒙療法,以荷爾蒙治療來說,首先要確認腫瘤細胞本身是否有「荷爾蒙接受體(ER╱PR)」是治療的重要依據。
乳癌荷爾蒙療法  實為「抗」荷爾蒙作用當荷爾蒙接受體檢查發現為陽性時,也表示病人的乳房組織本身易受到荷爾蒙的刺激,所以開完刀的病患,要保護乳房細胞免於荷爾蒙的刺激,簡單來說就是阻斷荷爾蒙的作用,也就是「抗」荷爾蒙作用的治療方式。俞志誠教授也提到:「以台灣來說,80至85%的乳癌病患荷爾蒙接受體都呈陽性,建議選擇抗荷爾蒙療法做為重要的治療。」
目前,荷爾蒙療法有停經前使用的Tamoxifen和停經後的芳香環酶抑制劑(簡稱AI),包括Exemestane、 Anastrozole、Letrozole,以Tamoxifen來說,是阻斷雌激素與雌激素接受體的接合,但副作用有引起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及停經症候群。
芳香環酶抑制劑則是阻斷身體器官將雄性激素轉化為雌激素,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停經後又有淋巴轉移狀況的乳癌患者,芳香環酶抑制劑的治療效果比較明顯。芳香環酶抑制劑的副作用會有骨頭痠痛,若因副作用感到不適,醫師大多會搭配止痛藥或鈣片來減緩,不建議貿然停藥,尤其是乳癌一期以上的患者,以免影響療程。

Monday, July 14, 2014

3D像提高測癌機率 篩檢乳癌傳佳音

篩檢婦女乳腺癌領域傳出佳音。新研究發現,使用傳統式、數字化的乳腺X光檢查(digital mammography),再加一項新技術——乳房三維圖像(tomosynthesis)能提高醫生測出癌症的機率,避免讓病人作進一步根本不需要的測試和活檢。
本報編輯朱佳穗編譯
據《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報道,數字化乳腺X光攝影,再加上2011年前沒有廣泛使用的斷層合成,提高了乳腺癌篩檢率,從0.42%提升至0.54%,增加了29%。最新研究周二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發表。其中沒有進行多年追縱,沒有觀察斷層合成技術是否能挽救更多的生命。但研究表明,斷層掃描,比起單獨使用X光攝影,更能查出致命癌症——小浸潤性癌和小葉癌。
雖然這一測試手段可以提高乳癌篩檢率,但也經常會有陽性誤診增加的案子。
新研究發現,常規乳房X光檢查再加上三維成像,竟出現相反的效果:單純做乳房X光攝影的女性,有10.5%被召回,接受額外的造影或穿刺活檢。但對那些做過X光攝影再加上斷層合成檢測,只有8.9%的人需要回醫院進一步測試,承受焦慮、花費和風險。
增加篩選方法 常被刁難

乳房X光攝影拍下的是單一、靜態的圖片。而斷層合成所發出的是低度X光射線,形成一個弧形覆蓋整個乳房,拍射下一連串的圖像。電腦軟件將這些圖像排列組合,形成一個乳房三維圖像。較小的癌病變可能躲在密度高的組織和其他結構後面,醫生不大容易觀察到。放射科醫生可以收集到更好的圖片,顯示出異常組織的大小和形狀,病人是否具有惡性腫瘤的潛能。
位於伊利諾州Libertyville的Advocate Lutheran Hospital醫院診斷放射科醫生弗里德沃德(Sarah M. Friedewald)說,雖然一些研究表明,增添三維乳腺癌掃描是很有用的,但目前的研究具有更大清晰度。這項研究獲得明確數據,是2010-2012年期間來自美國各地13座乳腺成像中心,對近45.5萬人做了乳腺癌篩查,並翔實記錄下來。
弗里德沃德指出,保險公司現在對同時使用兩種篩選程序,產生較高費用的報銷常生刁難。她說:「我們希望將掃描技術的優點闡明並提高大眾認識,以便廣為利用,這樣報銷就變得更一致。」
那些傾向認為乳腺癌篩檢工作能拯救生命的醫生,將對這一技術的普遍應用感到鼓舞,有了它,就能更精確地探測病人的病情,不會提升假陽性的結果。但是,很多年齡在40-50歲的婦女都質疑每年對婦女進行篩檢工作的價值所在。她們會說這項研究缺乏追蹤工作,而追蹤可能會揭示,更好或更早的檢測是否能讓更多的婦女生存或活得更長。

高脂乳品提高乳癌死亡風險

曾罹患乳癌的女性,最好遠離乾酪、奶油及黑櫻桃(或其他口味)冰淇淋,因為研究發現,乳癌生還女性攝取高脂肪乳製品,增加死於乳癌的風險。攝取最多高脂肪乳製品的乳癌生還女性,死於乳癌機率約十二%。

針對一千八百九十三名曾罹患乳癌的女性所做研究顯示,相較於攝取少量或不吃高脂肪乳製品,每天平均只攝取一份高脂肪乳製品的女性,乳癌死亡率高出四十九%

研究結果今天發表於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期刊」。

Tuesday, July 8, 2014

堅持運動可降低乳癌復發風險

過去人們曾認為運動會加重病情,因此乳癌患者不得不放棄運動,但英國國立醫療技術評價機構(NICE)的指南否認了該説法,並稱適度的運動雖然不會改善病情,但是對患者的健康卻大有裨益。
  每年英國大約有1萬人確診乳癌,由於手術或者化療的原因,他們常有淋巴水腫的症狀。患者們不僅僅要承受膝蓋、手肘和其他關節的痛楚,還有四肢水腫甚至手腳失靈的危險。研究發現,乳癌可能跟過度肥胖有關,越來越多的證據也表明堅持運動可以降低癌症復發的風險。
  NICE臨床實踐中心的馬克巴克(Mark Baker)教授稱,“淋巴水腫可能會使一個人的日常生活變得非常困難,甚至危及生命。另外,不同程度的淋巴水腫還可能影響到人的自信和精神健康。現在我們的建議是了解清楚運動和淋巴水腫的關係,以幫助患者應對這種痛苦的狀況。”

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30日報導

膽固醇過高,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

最近一項研究發現,女性若膽固醇過高,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但研究也指出,若能以藥物嚴格控制膽固醇,將有助於預防乳癌發生。
英國阿斯頓大學(Aston University)醫學院研究人員針對過去 66 萬個病例,使用統計模型分析檢驗乳癌與膽固醇間的關係,結果發現婦女若膽固醇過高,罹患乳癌的風險將增加 64%,這項研究結果將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行的歐洲心臟病學會(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上發表。
研究領導人博都里(Potluri)表示:「去年研究團隊從小鼠實驗中,發現體內在處理膽固醇時,釋放的化學物質會激發乳癌生長,再加上一般認為肥胖與乳癌的發生有相關性,因此研究團隊決定檢視乳癌與高膽固醇間的關係。」
但博都里強調這項結果只能表明兩者間的關聯性,無法證明有直接關係,實驗也沒有把「肥胖」因子排除。未來研究團隊將進行更深入的研究,釐清體內脂肪、荷爾蒙、胰島素濃度與乳癌的相關性。博都里建議女性應多活動,並維持標準體重,以降低停經後罹患乳癌的機率。

乳癌激增、年輕化 塑化劑是禍首

民國100年席捲台灣的塑化劑風暴,讓大家發現,曾經從茶飲果汁到運動飲料、膠囊或錠狀保健食品,塑化劑幾乎無所不在。中研院研究證實,國內乳癌患者年輕化且雌激素受體陽性比率高,與塑化劑有關。
癌症連續32年高居十大死因之首,聯合報系與中研院首度合辦「健康高峰論壇」,以「個人化防癌新未來」為主題,分享癌症研究最新資訊,第一場於7月19日上午,由中研院副院長陳建仁公開與國衛院共同研究成果,揭開乳癌最新發現。
陳建仁指出,根據流行病學統計,國內女性乳癌發病年齡有「早發性」的特徵,約半數年輕乳癌病例沒有已知危險因子的暴露,透過重疊病例對照研究,證實塑化劑中的「鄰苯二甲酸二酯(DEHP)」,會刺激雌激素分泌,增加乳癌罹患風險。
乳癌是全球女性最好發的癌症,每年約167萬名婦女罹患乳癌。相較於歐美,台灣雖屬於乳癌低發生率地區,但乳癌發生率在過去30年激增5.4倍,半數發生在停經前,發病年齡有「早發性」特徵。
相較於西方年輕乳癌患者,國內年輕乳癌病例明顯有較高的雌激素受體(ER)陽性表現,似乎與雌激素過多暴露有關。雌激素除體內合成,環境中也有許多物質具荷爾蒙作用,稱為環境荷爾蒙,塑化劑即是環境荷爾蒙主要來源。
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已被國際癌症總署列為2B級的可能致癌因子,研究團隊比較乳癌病患尿液中所含DEHP代謝物「乙基己基鄰苯二甲酸酯(MEHP)」濃度,明顯高於對照組,塑化劑可能有進一步催化乳癌的效果。



Wednesday, July 2, 2014

一週3瓶含糖飲料 女性罹乳癌風險大增

加拿大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如果女性每週喝超過3瓶含糖飲料,將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
加拿大魁北克省拉瓦勒大學(University Laval)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女性每週喝高於3罐含糖飲料,將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原因當乳房密度越高,其脂肪組織會變少,多腺體組織會增加,將致使細胞發生病變,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也會伴隨增加。此外,病變後的不正常細胞很難被乳房X光檢查出來。
這項研究一共有1555名女性,更年期前後各半,針對他們飲用含糖果汁以及汽水的習慣,結果發現,每週喝超過3355毫升飲料的女性,其乳房密度高達29.6%,而不飲用含糖這類的飲品的女性,期乳房密度為26.2%,這顯示糖分會促進細胞增長,使乳腺組織密度增加,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

研究主要作者卡羅奈(Caroline Diorio)博士表示,全世界糖分消耗量持續在增加,這項研究指出其中一個最為嚴重會罹患乳癌風險的飲食習慣。

Tuesday, July 1, 2014

乳癌基因標記大不同 對症下藥存活率提高

根據統計,我國罹癌患者,正以每年新增十萬例的驚人數字往上飆升,其中,乳癌患者,年增人數已破一萬人,儼然成為一波又一波的癌症海嘯,淹沒眾人的健康。但也隨著醫藥科技的進步,藥物的研發正不斷的與各種癌症賽跑,目前人們並非束手無策,面對癌症只能一如過去落入絕望的深淵,就像是乳癌,近幾年經過基因標記的發現,乳癌已被劃分為四種類別,藥物能瞄準不同的乳癌細胞,一一擊破,使得乳癌五年存活率,日漸提高。
整體而言,乳癌共分為管腔A型、管腔B型、HER2、三陰性乳癌、其中以前兩者佔乳癌患者的大多數,約略百分之70%~65%,皆為荷爾蒙接受體陽性的類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劉良智醫師指出,過去五十年來,醫界就發現,女性荷爾蒙似乎會對乳癌造成影響,因此治療乳癌則以切除卵巢為主,但目前發現基因標記後,更開啟了荷爾蒙療法,且有多種藥物可以使用,讓對荷爾蒙受體為陽性的乳癌類型,五年存活率,初期能達到85%以上,就算是第三期,也有3040%。
兩類荷爾蒙療法 對症下藥
劉良智醫師解釋,荷爾蒙療法的主要機轉,是因腫瘤細胞有雌性激素受體(ER)以及黃體素受體(PR),而這些受體,會讓雌性激素經過調節後,進而促進腫瘤生長,因此荷爾蒙療法,就是要降低身體內的雌性激素,或是阻斷雌性激素與癌細胞雌激素受體的結合,進而使腫瘤無法繼續生長。
而荷爾蒙療法則分為兩大類,第一,則是減少雌性激素的產生,主要是以芳香環酶抑制劑為主,包括有固醇類與非類固醇的藥物,芳香環酶抑制劑大多使用在停經後的婦女,若停經前的婦女要使用第一類療法,則需配合外科切除卵巢,或搭配其他藥物使用。
第二,則為阻斷雌性激素與ER的結合,其中藥物以Tamoxifen最為受到青睞,Tamoxifen原為治療骨鬆的藥物,但到最後被發現用於乳癌上,具有抑制癌細胞成長的效果,可使用於治療轉移性乳癌,亦可用於手術後之輔助治療,以減少乳癌復發之機會。
劉良智醫師提醒,目前用於乳癌治療的藥物非常多,發現腫瘤後除了外科切除腫瘤,後續也有化學治療或荷爾蒙治療進行輔助,因此女性民眾若得知自己罹患乳癌,可別心生放棄念頭,應該好好的接受正規治療!
醫師小叮嚀:
多數乳癌患者,荷爾蒙受體皆是陽性,因此進行荷爾蒙治療後,應要避免吃進具有雌性激素的食物,像是各種豆製品,以免影響治療效果。此外,罹癌雖是不幸的事情,但由於荷爾蒙治療的進步,讓乳癌早已不是民眾想像中的可怕,像是有一名病患,發現乳癌時已轉移至肝臟,但經過手術及化療,和定期服用荷爾蒙治療藥物,目前病情控制良好,還能像正常人一樣上班工作,因此病患無須太過害怕,只要相信醫師的治療,給予自己正面力量,就能克服難關。

(優活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