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29, 2014

哺乳降低女性乳癌風險哺乳期不應少於10個月

哺乳是女性乳房最基本的功能。 哺乳期是產婦用自己的乳汁餵養嬰兒的時期,即從開始哺乳到停止哺乳的這段時間。 一般長約10個月至1年左右。
懷孕期間,由於各種內分泌激素的影響,促進了腺泡和乳腺導管的發育,腺泡分泌的乳汁首先進入腺泡腔。 而產後,催產素使腺泡周圍的肌上皮細胞收縮,並且在嬰兒吮吸的刺激下,使原本存於腺泡中的乳汁被擠壓後,順著輸乳管,經過乳頭的小孔外流,供嬰兒成長發育之需。
不要小看了哺乳期內的內分泌激素變化,有研究發現,哺乳可以促使女性的內分泌系統進行調整,使性激素逐漸恢復到平衡狀態。 總體看來,哺乳次數越多,時間越​​長,乳腺癌的危險越小,而未哺乳女性的乳腺癌發生率要比哺乳女性高出很多倍。
有些產婦自認為自己奶水少,便不再願讓寶寶吸吮,早早就放棄了母乳喂養,其實,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 餵奶時,由於新生兒的吮吸,乳頭受刺激後將這種刺激通過神經反射傳遞到垂體前葉,從而使之產生催乳素,並由血液送達乳房,使其分泌乳汁。 催乳素的濃度會隨吮吸強度及頻度增加而增高。 因此,只有盡可能地讓寶寶多吸吮,產婦的乳汁才會越來越多。
值得一提的是,產婦的不良情緒,如煩惱、恐懼、過度疲勞及營養不良都可能抑制體內催產素及催乳素的分泌。 因此,產婦平時應該多注意保持心情愉悅,充分休息,合理膳食並增加嬰兒吮吸的次數與時間來增加乳汁分泌,以滿足嬰兒對乳汁的需求。
不少女性不願哺乳,認為這會讓乳房“變醜”,變得下垂、臃腫,不再挺拔,美麗。但這份付出與哺乳帶給你的益處比起來顯得微不足道。 一年左右的哺乳過程,不僅會降低產婦今後患上乳腺癌的風險,還給寶寶提供了最理想的食品,因為母乳所含的各種營養物質是最適合嬰兒消化吸收的。 此外,嬰兒的吮吸過程可反射性地引起母親子宮的收縮,減少大出血的風險,促進產婦早日康復。

乳癌患者多攝取維生素D 可提高存活率

抗癌新發現!維生素D可以幫助對抗乳癌細胞 抗癌研究(Anticancer Research)的報告指出,維生素D在乳癌存活率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因為身體維生素D濃度較高的乳腺癌患者的存活機率,跟維生素D濃度較低的乳腺癌患者相比,存活機率竟然高出兩倍。因此,維生素的補充D被認為可以做為乳癌治療上的輔助。 維生素D可以抑制癌細胞的擴散 維生素D之所以能夠發揮對抗乳癌的效果,是因為維生素D的代謝物可以連接蛋白質,並且防止具有攻擊性的細胞分裂,如此一來就能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以及在血液供應中的擴張。 多吃黑木耳 可以幫助我們補充維生素D 所以,很顯然地不管我們有沒有罹患癌症,補充維生素D對於癌症預防都很有正面效應。但該怎麼做才能補充道維生素D呢?其實,很少有食物含有天然的維生素D,黑木耳、乾香菇、鮭魚以及秋刀魚是少數含有維生素D的食物。雖然我們能從食物當中攝取到的維生素D不多,但是我們的皮膚只要受到陽光的照射,自然就能在體內合成維生素D,而且只要短短10分鐘左右的日曬,就能補足一天所需要的維生素D

原文網址:【乳癌患者多攝取維生素D 可提高存活率 - 女性保健 - 好健康生活網 HowHealtH - 全家都健康】-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1543-1.html
 

Friday, March 28, 2014

每天運動減少乳癌風險

【24drs.com】最新研究指出,每天運動超過1小時可以減少女性乳癌風險。
    雖然這種女性的腫瘤影響運動能給予的幫助,但有篇綜合37篇研究的評論發現,規律運動對於每個年齡層與體型都有好處。
    研究人員分析了超過4百萬名婦女的資料後發現,相較於運動量最少的女性來說,那些最好動的女性乳癌風險降低12%。
    乳癌治療對於健保體系或是患者、患者家人來說,是花費很高的。運動是一種低花費、簡單的降低風險策略,對患者與政策制定者來說都是個好消息。
    研究人員指出,有越來越多女性因為注意到荷爾蒙替代療法的可能副作用,而減少使用荷爾蒙療法,改為多做運動。
  
  資料來源:http://www.24drs.com/webmd/chinese_t.asp?page=1&who=091e9c5e80ea30db

Thursday, March 27, 2014

荷爾蒙治療失效 口服mTOR抑制劑重啟生活好品質


根據行政院衛生福利部的統計資料顯示,癌症已連續31年蟬聯國人的十大死因之首;其中,在101年國人因癌症死亡的人數中,乳癌高居國內女性死因排名的第四位,令許多女性聞之色變。
對此,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趙祖怡醫師表示,乳癌在治療上通常會先分析患者本身的細胞型態,若為荷爾蒙受體陽性且無立即生命危險者,一般會先以功能和緩、副作用較少的荷爾蒙藥物進行治療。
趙祖怡醫師進一步說明,若患者對荷爾蒙治療開始產生抗藥性時,在以往則只能採用化學治療,但如今隨著新的乳癌標靶口服mTOR抑制劑問世,已使晚期乳癌荷爾蒙治療失效後的第一線治療藥物多了一項新選擇。
趙祖怡醫師提到,在她的門診中就有一位高齡的林姓婦人,在66歲那年被確診為乳癌後,剛開始是採用傳統化療,但由於年事已高,加上隨著癌細胞不斷轉變、對藥物產生抗藥性等因素而使得病況惡化;同時,患者也因害怕而無法再承受化療所帶來的副作用之苦。
趙祖怡醫師說,最後在多方考量下,林姓婦人開始使用口服mTOR抑制劑進行治療,重新活化荷爾蒙治療路徑,並繼續投以荷爾蒙治療;結果,目前不僅已穩定控制病情達半年以上,且無須承受化療之苦而能兼顧生活品質,讓她能繼續享受抱孫退休的平穩正常生活。
對於新的口服標靶藥物,趙祖怡醫師強調,該藥的問世無疑是晚期乳癌患者的一大福音;除了可以重新活化失效的荷爾蒙治療路徑外,若與芳香環酶抑制劑合併使用,經實驗證實可延長無疾病惡化存活期達11個月。
然而,趙祖怡醫師也指出,目前口服mTOR抑制劑尚未被納入健保給付,患者必須自費使用;所以她特別呼籲,乳癌已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一名,因此期盼能通過將口服mTOR抑制劑納入健保給付,以嘉惠更多晚期乳癌的患者。

此外,趙祖怡醫師還表示,現今的乳癌治療從醫師、護理師、個管師,已形成健全的醫療團隊,故只要獲得妥善的治療照護,乳癌已成為「雖然無法根治、但卻能和平共存」的疾病,因此切勿輕易放棄治療的機會;同時,現代的醫療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若能將有效的藥物徹底利用,就越有機會接受更新式的治療,獲得更多生命時間,完成人生的夢想。
NOWnews – 2014年3月27日 下午5:54

台抗癌新藥 獲美人體實驗許可

台抗癌新藥 獲美人體實驗許可

 台灣研發抗癌藥物獲重大突破,國內大學共同研發抗癌標靶藥物MPT0E028,13日取得美FDA第1期人體臨床實驗許可,預計最快5年可完成並臨床使用。
 中央社25日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癌症自民國71年起開始位居國人十大死因首位,民眾聞癌色變。近年來,因可減少對正常細胞的傷害,所產生的不良反應與副作用小,標靶藥物逐漸取代傳統化學療法,成為癌症治療的新趨勢。

 科技部今天發表由台北醫學大學副校長劉景平實驗室、副教授潘秀玲實驗室與台灣大學醫學系教授鄧哲明實驗室共同研發,歷經6年努力的抗癌新藥MPT0E028研發成果。

 MPT0E028目前已取得台灣專利,並完成歐盟、俄羅斯、澳洲、紐西蘭等19個國家地區的專利申請,成為我國第一個由大學自行研發,並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第1期人體臨床實驗許可,意義非凡。

 同時,這項研發成果已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和Cell Death and Disease。

 劉景平表示,一旦罹患癌症,人體正常細胞中,負責調控染色體表現的組蛋白去乙醯酶(HDAC)的活性將異常增加,使體內抑癌基因活性降低。

 他說,MPT0E028標靶藥物為HDAC抑制劑,在60種人類癌細胞中呈現顯著的生長抑制作用,促使癌細胞凋亡,達到緩解及治療癌症的效果。

 劉景平表示,動物實驗發現,罹患肝癌的小鼠以MPT0E028治療60天,其肝癌腫瘤體積將縮小7成5,相較現在市面上治療肝癌標靶藥物,在動物實驗僅可將腫瘤體積縮小2成,新藥治療效果更佳。

 同時,MPT0E028採口服治療,比相同藥物以打針方式治療更方便;研究也發現,新藥對結腸癌、血癌、淋巴癌、胰臟癌、肺癌和肝癌等都有治療效果,且副作用較低。

 另外,與抗癌標靶藥物併用,更是明顯抑制動物體內肝癌和肺癌細胞生長

 劉景平說,研究團隊將向衛福部提出人體臨床實驗申請,若順利今年下半年就可在北醫附醫與台大醫院進行人體臨床實驗,預計約5年後可完成人體臨床實驗,並進行臨床使用。

 每年美國FDA核准上市新藥以抗癌藥物最多,根據IMS市場調查,近幾年全球抗癌藥物市場達千億美元,且每年複合成長率達8.4%, 2014年抗癌用藥市場可達1246億美元新高。
http://www.cdnews.com.tw 2014-03-25 16:47:37


Sunday, March 16, 2014

質子治癌 長庚醫院4月試辦

台灣的癌症放射線治療進入新頁,全台首座的長庚醫院林口質子治療中心,將在4月試驗治療6位癌患後正式提供服務,另在高雄興建質子中心。
長庚大學教授、林口長庚醫學放射腫瘤科主任洪志宏今天指出,台灣每年新增近10人罹患癌症,其中3萬到4萬人需要放射治療,在其中又有6000人需要質子治療,因此光是林口長庚1座質子中心年服務量1500人還不夠,需要興建第2座、高雄長庚質子中心。
投資新台幣45.5億元的林口質子治療中心,即將開始收治癌症病人,經過衛生福利部核准,將先試驗治療惡性腦瘤、頭頸癌、肝癌、攝護腺癌等病人共6位,之後即可正式運轉。
洪志宏說,質子治療是一種放射治療,由於放射能量到達目標腫瘤即消退,不會波及腫瘤背後的正常組織器官,被視為新一代的癌症放療。
長庚醫院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昱瑞說,每位病人質子治療約30萬元,超出部分長庚醫院透過社會福利金補貼,絕對不會設立質子醫療公司化以利財務操作的營運樣式,院方接著將投資55億元在高雄設置質子治療中心,預計在107年12月開始服務南部地區的病人。

1030311(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11日電)

德研發「溶解腫瘤」治癌新法

(中央社記者林琳柏林15日專電)德國杜秉根大學醫院(Tuebingen Clinic)正與保羅艾立克研究中心(PaulEhrlich Institute)合作,研發用病毒來殺死腫瘤幹細胞的「溶解腫瘤」(oncolysis)新療法。
「溶解腫瘤」療法就是用病毒殺死癌細胞,已獲得德國聯邦教育及研究部贊助。
根據杜秉根大學醫院的專家勞爾(Ulrich Lauer)說明,他們發現罹患惡性腫瘤的病患如也受到病毒感染,有時腫瘤會萎縮,甚至完全消失。
專家們因此研究用改造過的麻疹病毒來殺死癌細胞,發現被改造的病毒只會侵入腫瘤的幹細胞。通常接受化療的病人如果癌症復發,是因為腫瘤的幹細胞產生抗體而長大擴散所致,它們有時可被改造過的病毒殺死。
接受「溶解腫瘤」療法的病患多半已接受過數次放射線治療或是化學治療療程。勞爾表示,這項新療法的研究仍在起始階段,仍必須深入觀察病毒治療可能有的風險。
杜秉根大學醫院從2012年4月就開始針對不能動手術的腹膜癌病患用「溶解腫瘤」療法。勞爾相信,這種新的療法將在癌症治療扮演要角。103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