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22, 2017

乳癌手術更精準! 可注射的腫瘤定位標記Magseed 歐盟過關

http://www.genetinfo.com/investment/featured/item/11370.html
資料來源:生技投資

乳腺癌患者在美國將有消滅對的暴露放射性材料并且提供癌症檢測的較不入侵的一個新的外科選項,更加靈活的替代。 本月得到在 4月和配電器交易的糧食與藥物管理局審批,新的設備將用於找出不可能是毛氈的早期腫瘤。
共同發明由休斯敦大學物理學家 Audrius Brazdeikis 和他的合作者在倫敦大學學院, Sentimag 技術平臺是磁性外科指導探測使用與納米顆粒跟蹤程序和其他磁性設備對更加安全和容易地確定癌症傳播。 其第一簡介商業上在美國將是其與一個可植入的可移植的磁性機能障礙標記的使用,稱 Magseed,該容易地引導外科醫生對癌機能障礙。 Sentimag+Magseed 組合起替換作用對於介入外科電匯針和放射性種子的程序,實踐上當前是二個注意標準為查找乳房腫瘤在乳房腫瘤切除術前。
接受 510 (k) 從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結算 (FDA)在 4月, Sentimag+Magseed 乳腺癌診斷系統可能現在被銷售 stateside。 由於這個配電器處理本月揭幕在 Devicor 醫療產品之間,并且 Endomag, Brazdeikis 共同創辦的 UH 附帶醫療設備公司,技術將是立即可用的用於這裡美國 Devicor 醫療產品, Leica 生物系統部門,是 Sentimag 包銷在美國和加拿大。
因為乳腺癌檢查程序提前,現在檢測腫瘤前,因此他們是更小的,定義和更難感覺。 實際上, 50% 的所有乳房腫瘤不能感覺在診斷。 因為這些小的腫瘤經常是難以捉摸的,他們對外科醫生是很難位於在乳房腫瘤切除術期間。
「Magseed 被設計引導使用 Sentimag 的外科醫生找出切片檢查法的難以捉摸的腫瘤并且有許多好處超過電匯,并且放射性種子本地化」, Brazdeikis 說。 使用 X-射線或超聲波指導, 「放射學家能在手術前安置 Magseed 磁性標記 30 天。 這提供預定的靈活性外科醫生和放射學家的,以及患者的,與有線制導本地化比較」。
傳統準繩,放射學家插入在一個單獨程序在患者的乳房腫瘤切除術之前,從患者的乳房推出,導致潛在的難受和制約這名患者對這家醫院。 緊要地,推出的準繩在手術之前在 55% 冒移動的風險,要求繼續採取的行動手術的乳房腫瘤切除術程序。 相反地, Magseed 在大小上類似於米穀物和安置在這個腫瘤內,允許患者的可能性在他們的運算前返回在家。 使用從 Sentimag 設備的視聽提示在這個乳房腫瘤切除術期間, Magseed 磁性標記位於。
在其審批之前用於美國,在 2010年 Sentimag 接受了其 (CE)歐洲整合標記用於歐洲和用於超過在歐洲間的 14,000 個乳腺癌程序有另一個 Endomag 產品的,赭色磁性納米顆粒跟蹤程序。 Sentimag+Sienna 組合,作為稍兵淋巴結切片檢查法程序一部分用於乳腺癌提貨,今年初完成了與 160 個主題的一次多中心臨床試驗在美國在六個治療中心在得克薩斯、賓夕法尼亞和加利福尼亞。
赭色是第一磁性檢測了在美國 trialed 的淋巴映射的代理在一種調查設備免稅下。 試算的結果為 Premarket 審批 (PMA) 提交使用,是設備銷售的應用的最嚴密的類型糧食與藥物管理局需要的。 Brazdeikis 估計將需要赭色的 12 個到 18 個月能得到規則核准根據更加嚴格的 PMA 指南。
Brazdeikis,作為生物醫學的想像組的領袖在得克薩斯中心為超導性在 UH,在倫敦、物理 Quentin Pankhurst 教授和系統工程師共同創辦與他的同事的 Endomag 西蒙 Hattersley 大學學院,給這個市場帶來他們的技術。 他們的 Sentimag 發明是這些新的外科選項的基礎。 作為世界的最敏感的手持式磁性探測, Sentimag 能够檢測磁性材料的極少量在這個機體的引導外科醫生,使用 Magseed 在乳房腫瘤切除術和赭色在稍兵淋巴結切片檢查法找出腫瘤的蔓延癌細胞漏的第一個淋巴結。
「我們的與 Devicor 醫療產品的合夥企業,在乳腺癌關心的一位領導先鋒,加強我們的能力支持整個美國,并且加拿大市場」,埃里克 Mayes, Endomag 的 CEO 說。 「并且我們與 UH 教授的 Brazdeikis 和持續的研究協作,以及與 M.D. 安徒生巨蟹星座中心的臨床研究協作,意味著得克薩斯保持重要對我們的成功,當我們在美國生長我們的商業」
來源: 休斯敦大學

Thursday, September 21, 2017

質子治療乳癌 不再傷心肺

48歲的陳小姐在洗澡時發現,左側乳房內側有一個約1.5公分的硬塊,趕忙就醫檢查後發現是第二期乳腺癌,決定採質子治療,避免輻射量不均勻,造成更多副作用。
  • 黃意婷說,質子治療可以減少對正常組織的放射劑量。(記者吳亮儀攝)
    黃意婷說,質子治療可以減少對正常組織的放射劑量。(記者吳亮儀攝)
乳癌是近年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成長最快速的癌別,發生率持續上升,台灣乳癌病患的高峰年齡約45到55歲,相較歐美國家大約55到60歲的好發年齡還年輕了10歲左右。
林口長庚醫院質子放射治療中心醫師黃意婷說,因心臟位於左側,乳癌放射治療可能增加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特別是對於左側乳癌患者。
林口長庚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張東杰說,國際研究,防乳癌淋巴轉移的化療藥「小紅莓」、標靶藥「賀癌平」都有心臟毒性,特別是內乳淋巴結轉移的患者多,因左側內乳淋巴結很靠近心臟,X光放療時心臟暴露的劑量更高,增加日後心血管疾病風險。

大幅減少放射劑量

黃意婷說,若要減少對正常組織的放射劑量,又能達成特定照射深度後「零劑量」的目標,質子放射治療是目前最佳的選擇。
和現行的光子放射治療相比,黃意婷指出,質子放射治療不但能完整包覆整個治療區,且能大幅度降低對肺臟、對側乳房及心臟等風險器官的放射劑量,可以做到幾乎沒有輻射劑量,但缺點是治療後短期內的皮膚反應會較明顯,但會隨著時間,逐漸恢復到正常。
資料來源: 自由時報2018/09/20

Thursday, September 14, 2017

12件事增乳癌風險!劉博仁醫師:9招提高防癌力

2013年的3月,《紐約時報》登出了一個震撼的讀者投書,投書的人正是鼎鼎大名的美國好萊塢女星安潔莉娜‧裘莉,美豔動人的她拍了許多知名電影,她陳述了自己因為母親罹患乳癌,而且親眼看她抗癌失敗,56歲時離開人間,這種陰影一直讓她很痛苦,她決定利用基因檢測自己的乳癌基因,發現自己帶有乳癌基因BRCA1 的變異,為了預防罹患乳癌,毅然決定接受「預防性乳房切除手術」。

我還記得當時的媒體到處找醫師專家討論這頭條新聞,我因為從事疾病的營養療法多年並出書,也被一些廣播媒體找去討論,大多數媒體人的問題是,難道除了預防性的手術以外,沒有其他的選擇了嗎?食療會有效嗎?

一、乳癌的風險只有基因異常嗎?
乳癌一定是基因BRCA1 變異所造成的嗎?其實過去文獻上就已經有許多危險因子被探討:

1. 年齡:過去曾認為超過60歲的女性比較會發生,但是現在乳癌年輕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國內乳癌好發在40~50歲。

2. 乳癌個人史:如果一邊得過乳癌,另一邊得乳癌的機率也會增加,而且組織病理表現不完全相同。

3. 家族史:如果你的母親、姐妹、女兒得過乳癌,尤其是40歲之前發生的話,機率就增加。

還有哪些因素可能影響乳癌率?請看下一頁 

4. 月經史:初經過早(12歲以前)或是停經太晚(55歲以後),如此乳房組織暴露在雌激素的時間過長,當然風險增高。

5. 生產史:從未生過小孩的婦女罹患乳癌會較高,有一說是認為哺乳具有乳房排毒的功能。

6. 荷爾蒙療法使用史:不管是停經前接受荷爾蒙干預,或是停經後接受荷爾蒙替代療法的話也有較高機率發生乳癌。

7. 肥胖:肥胖細胞目前已經被認為是一種內分泌細胞,具有轉化增加雌激素的機會,過去研究發現停經後肥胖婦女有較高的乳癌罹患率,可是現在年輕的肥胖女生罹患乳癌機率也會增加。

8. 飲酒史: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每週喝3杯酒精性飲料會增加15%的乳癌風險;每天至少喝2杯葡萄酒或啤酒、或每天2杯雞尾酒,則與風險增加50%有關。

9. 運動史:不愛運動跟乳癌發生有關,美國耶魯大學的研究報告更指出,減重跟運動能夠有效降低癌症致死率,實驗也發現,每週快走3小時,乳癌患者的致死率可降低46%。

10. 放射線暴露史:曾經接受過胸部放射治療的女士,例如接受胸腔內淋巴癌放射治療,尤其30歲以下,發生乳癌機會增加。

11. 塑化劑暴露史:國外以及國內中研院的研究都顯示,塑化劑包括雙酚A以及鄰苯二甲酸二酯(DEHP),與乳癌的發生及年輕化有關。

下一頁醫師教您,預防乳癌必做9招! 

二、生活飲食調理
1. 戒菸、戒酒:尤其是酒精,此時不要再想紅酒可以保護心血管,因為酒精就是乳癌促發因子之一。

2. 肥胖者請務必減重。

3. 每日20~30分鐘適度日曬及運動:請注意,做家事不算運動,請每日固定安排一時段,進行快走、游泳、跳舞、騎自行車、甩手、太極拳等都行,適時日曬可以增加體內活性維生素D3的合成。

4. 少紅肉以及牛奶相關乳製品:研究發現其內的第1型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過多,與腫瘤發生是有關係的。

5. 充足睡眠:盡量在晚上11點前上床就寢,睡足7.5~8.5小時。

6. 壓力緩解:音樂、美術、書法、宗教、心靈講座等,都可以幫助紓緩壓力。

7. 盡量少用塑膠製品裝盛食物。

8. 多蔬、少果、戒糖、多魚肉: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可以幫助肝臟雌激素代謝,而水果因為過甜也必須有所節制,含糖飲料及甜點能不碰就不碰,中小型的海魚因含較多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乳癌發生機率。

9. 功能營養醫學醫師的調理:要服用保健食品一定要請教功能營養醫學醫師,因為這些專家深知營養調理的方法,在預防道路上絕對是加分的。

資料來源:20170913【早安健康/劉博仁(基因營養醫學專家)】

Friday, September 8, 2017

除癌利器 質譜筆10秒抓出癌細胞

癌症病患擔心手術沒把腫瘤切除乾淨的疑慮,可能就要有解,因為美國科學家最新研發的「質譜筆」(MasSpec Pen),只要手持輕觸三秒,十秒內就能利用癌細胞獨特的代謝物當場抓出組織內的癌細胞,不僅毫無破壞性,且準確度高達九十六%,醫師未來動刀可望萬無一失。

助醫判讀 腫瘤有無切乾淨

這項由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科學家研發的最新科技,六日透過世界最大非營利科學組織「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旗下《科學轉譯醫學》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發表。領導該研究的德州大學助理化學教授厄伯林(Livia Eberlin)說,癌症病患最大的夢魘就是接受手術後又擔心癌症復發,如今「藉由提供即時分子訊息,我們可望真正改進準確度」。
手術時讓內建質譜儀的「質譜筆」前端偵測器碰觸癌變組織周邊,先釋出微量水滴,當活體細胞內的化學物質滲入水滴後隨即抽回液體,送交質譜儀進行電離技術排序分析,每種類型癌症如同指紋般獨一無二的代謝物和生物標記隨即無所遁形,筆上螢幕幾秒內就會顯示「正常」或「癌症」,執刀醫師屆時可幾乎肯定地把所有癌細胞清乾淨。

癌變組織邊緣 不再是盲點

這項工具對於癌變組織邊緣的判定尤其重要,可避免醫師執刀過或不及,也不會讓手術台上的麻醉病人空等或清醒後乾著急,因為切不乾淨可能導致癌症復發或轉移,切太多又會過度損害組織功能。研究團隊指出,已拿手術中的罹癌老鼠做過體內測試。
在人體組織測試中,也針對二十名癌症病患的組織切片,以及二五三名罹患乳癌、肺癌、甲狀腺癌、卵巢癌病患身上取出的正常與癌症組織樣本進行體外分析,結果「質譜筆」判讀準確率逾九十六%。
研究團隊之一的德州貝勒醫學院副教授薩利伯克(James Suliburk)說,既然「質譜筆」確實有助達到外科手術更準確、更快速、更安全的三項臨床需求,目前希望明年初就在手術房內的乳癌病人體內進行試驗。
目前「質譜筆」能判讀直徑一.五公釐的切片,科學家也已研發出更精巧的新筆,應該可以判讀直徑○.六公釐的切片。但厄伯林說,相較於「質譜筆」的輕巧,這項設備的最大問題就在於質譜儀價格高昂且笨重,未來得研發為「質譜筆」量身打造、更便宜且能輕易推送進出病房的新質譜儀。自由時報20170907

Thursday, September 7, 2017

放射治療皮膚變差?少曬太陽為上策

依據國健署資料顯示,每年有逾2000名婦女死於乳癌。衛福部南投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翁益強表示,許多人擔心放射治療後的副作用如皮膚變粗、膚色變身等情形,乳癌放射治療的長期副作用包含是屬於體表放射治療,影響範圍以照射範圍的組織會纖維化為主,皮膚摸起來較硬。但科技改善後副作用較少。文獻統計極少數病人可能會患側手臂腫脹、肺部咳嗽和照射左側乳癌可能對心臟影響等。
治療約1個月 皮膚顏色會變深或發癢
針對乳癌治療後的副作用包含皮膚摸起來變粗、膚色變紅,許多民眾會擔心放射治療的副作用,翁益強主任表示一般乳癌病人若只接受放射治療,在治療後3至4週不會有明顯副作用,病人多可維持基本生活;治療約1個月左右,照射區皮膚顏色會變深或發紅,部分病人則感到癢、熱。翁益強主任提供以下方法,期待能幫助改善患者癒後。翁益強主任表示,此時照射區皮膚很脆弱,有幾點要注意:
1) 避免皮膚的刺激與摩擦/
勿穿硬質衣料的衣服或內衣,在家穿寬鬆衣服吹電風扇降溫。
2) 有傷口時的處置方法/
勿自行處置或塗抹優碘、乳液或藥膏,應聯絡醫師或護理師教導處置傷口,因為不當塗抹可能會增加表皮放射線吸收劑量,反而使照射區皮膚副作用更嚴重。
3) 洗澡時的注意事項/
醫師也提醒民眾在放療期間,照射部位在洗澡時不要直接沖水、不要曬太陽。
4) 飲食注意事項/
飲食須注重營養均衡,不必強迫自己進補或挨餓。
5) 精神心理狀態/
心情保持平常心。避免因為失眠、憂鬱症影響日常生活,必要時諮詢醫師協助減輕症狀。

(優活健康網 )2017/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