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29, 2014

乳癌前導型化療 腫瘤變小保住乳房

台中一名四十五歲林小姐,左胸摸到腫塊,半年後就醫,被診斷罹患第二期乳癌,腫瘤約四公分,醫師建議切除乳房,愛美的她拒絕治療,輾轉到台中醫院,接受前導型化學治療 ,三個半月後,腫瘤縮小到一公分以下,再以手術切除癌細胞,術後繼續放療五週, 不但恢復健康,也保有亮麗外表和自信。 
台中醫院乳房腫瘤門診主任唐于雄表示,這名四十五歲林小姐,左胸上緣摸到腫塊,半年後才就醫,被其他醫院診斷為第二期乳癌,建議乳房全部切除。林小姐愛漂亮,拒絕切除乳房,輾轉到台中醫院治療,唐于雄指出,經過評估,建議她先做前導型化學治療,經過十八週化療,腫瘤從四公分縮小到一公分以下,再進行手術清除癌細胞,之後連續放療五週。另外,以前哨性淋巴結切片,取代腋下淋巴廓清術,減少患肢淋巴水腫機率。療程結束後,林小姐恢復健康,也保有亮麗外表和自信。
台灣地區乳癌發生率每年約八千例新個案,成為女性同胞的頭號殺手,好發年齡在三十到四十五歲,近年來更有年輕化趨勢,唐于雄主任表示,臨床上發現許多婦女因害怕到醫院檢查,延誤治療,台中醫院特別設有婦女保健中心,提供專業治療、隱密舒適環境及獨立就診空間,乳房超音波及乳房攝影在門診一次完成,減少民眾來回奔波,呼籲婦女要愛惜自己健康。

Monday, September 22, 2014

轉移性乳癌三陽性 第一線雙標靶治療

量身訂製的乳癌個人化治療時代已經來臨!根據癌症登記報告,國內每天新增約24位乳癌患者,其中約有兩位是屬於HER2受體陽性、荷爾蒙雌激素受體及黃體素受體都是陽性之「三陽性」轉移性乳癌病友。

乳癌權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顧問王惠暢指出,臨床上常聽到「三陰性」的乳癌病友,其實也有「三陽性」的乳癌病友,根據目前歐美最新研究顯示,比起單用荷爾蒙治療,再合併口服抗HER2標靶藥物,可顯著延長病患的無疾病惡化存活期達近3倍,這樣的全口服雙標靶療法,是治療的新選擇!
王惠暢醫師說明,乳癌病友先透過病理切片評估腫瘤基因,即荷爾蒙ER(雌激素受體)、PR(黃體素受體)與HER2人類表皮生長因子等關連性,確認自己的病理分類,是抗癌治療的第一步。腫瘤類型可分為「管腔型」(ER/PR陽性而HER2為陰性)、「HER2陽性」、「三陰性」(ER/PR、HER2皆為陰性),這三種腫瘤類型因為趨動癌細胞分化的因子不同,患者病程發展不同,對於化療、標靶藥物或是荷爾蒙治療反應也不同。
王惠暢醫師用車子的引擎來比喻不同類型腫瘤趨動力,管腔型是自行車,癌細胞生長速度及分化較慢,比較受荷爾蒙影響,但在治療告一段落後,5、10年後仍有機會再復發。HER2陽性則像跑車,跑得很快,因病程發展快,原來是被視為最惡性的,但近年臨床發展出不錯的標靶藥物,患者存活率也就提高許多。

而HER2陽性,ER/PR也是陽性的「三陽性」病患,約佔HER2陽性族群的45%。王惠暢用油電混合車來形容這種乳癌,趨動癌細胞生長的有兩個驅動能源,單關掉一個油門,癌細胞仍有電力供給,因此同時阻斷油、電,亦即同時進行抗HER2與抗荷爾蒙治療,才能雙管齊下地阻斷癌細胞生長。
王惠暢醫師表示,三陽性的轉移性乳癌病人以口服荷爾蒙治療再加上口服抗HER2藥物這樣的第一線全口服雙標靶治療,可以為病人帶來治療方便性及生活品質。除此之外,健保署也於103年9月1日開始給付口服抗HER2標靶藥物於HER2陽性轉移性乳癌併有腦部轉移的患者,建議病友可與醫師討論最適療程。

癌症過度治療的四個表現

中國腫瘤統計年報顯示,中國每年患癌症的患者為350萬,中國每年死於癌症的患者為250萬。從疾病譜與死亡譜上看都占據前列。目前,世界上發達國家的癌症治愈率已達到65%左右。而目前我國只有25%左右。究其原因,除了有診斷落後、治療不規范原因外,癌症病人的過度治療而致死,已經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原因,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癌症患者的過度治療,主要表現為:一是對癌症手術,盲目鼓勵多切除周圍的正常組織,正常組織越切越大,越拿越多。嚴重地影響了患者的生存質量與後期功能康複。
  二是化療劑量與次數越來越大、越來越多。許多患者求生欲望強烈,做完正常化療,仍不放心,另選他家醫院與醫生繼續化療,殺死了大量人體的健康組織與正常細胞。
  三是放療也是如此。盲目要求增加放療次數,增加放療劑量,許多對放療極不敏感的癌症治療也被選擇了放療,結果是得不償失。
  四是選擇許多偏方、新藥等藥理尚未證實,藥效尚未了解的手段,進行盲目治療、死馬當作活馬醫,以毒攻毒,造成腫瘤病人的傷害與損傷。

Wednesday, September 10, 2014

穿戴胸罩越久越容易得乳癌?

最近,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以及赫金生癌症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合作的一項研究發現:穿戴胸罩,跟得乳癌的風險沒有相關性。
研究團隊從西雅圖普吉特海灣大都市區找了1513名絕經後婦女做為研究對象。他們的年齡介於5574歲之間,其中454名女性罹患乳腺浸潤性導管癌(IDC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另外590名女性罹患浸潤性小葉癌(ILC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這兩種最常見的乳腺癌。另外469名未罹患乳腺癌的女性作為對照組。
研究人員進行了面對面的採訪,並獲得人口統計資料、家族史、以及生育史。他們還問了一系列的結構性問題,以評估胸罩穿戴的模式。問題包括研究參與者幾歲開始穿胸罩、是否穿戴有鋼圈的胸罩、罩杯尺寸和帶寬的大小,每天、每星期穿戴胸罩的天數時數,以及在不同的時間是否曾改變胸罩穿著方式等等。
結論就是,沒有證據支持,穿戴胸罩會提高一個女人患乳腺癌的風險。無論每天穿著幾小時、有鋼圈或沒有、幾歲開始穿,風險是相似的。

最新資料-HER2陽性乳癌占1/4 惡化快易復發

2011年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乳癌人數首度破萬,乳癌高居台灣女性癌症榜首,每4位乳癌患者中約1位是HER2(第2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陽性乳癌。HER2陽性乳癌的腫瘤特性是惡化快、易復發,整體存活期也較陰性患者來得短,手術治療後的復發機率高。
50歲的林女士2年前被診斷為第一期乳癌,當時並沒有積極接受治療,直到1年後回診,竟然已經惡化為第四期,且是病情較為惡性、復發和死亡率都較高的HER2陽性乳癌。
根據國外研究,早期HER2陽性乳癌淋巴未轉移的患者,治療後未來5~10年之間,可能復發的機率高達30%。義大醫院外科部洪朝明副部長表示,這類型的患者仍需積極治療,將復發風險降至最低,在主要治療結束後,再接受標靶療法一年的療程,作為持續性的輔助治療,可將乳癌轉移及復發的風險降到最低。
洪朝明指出,早期HER2陽性乳癌腫瘤直徑大於1公分且淋巴未轉移者,建議手術後可以使用抗HER2陽性乳癌標靶藥物治療;國外治療準則(NCCN Guideline)建議腫瘤直徑0.6至1公分的小腫瘤、淋巴未轉移患者,也可以考慮在術後接受針劑標靶輔助療法。研究顯示接受1年針劑標靶輔助治療,死亡風險降低34%、復發率降低36%。
目前健保給付早期HER2陽性乳癌患者於經外科手術及化療後,具有淋巴轉移的早期乳癌患者使用1年HER2標靶治療,或給付於未曾使用過HER2標靶藥物的HER2陽性轉移性乳癌患者。
然而,對於HER2陽性乳癌患者無淋巴結轉移者或曾使用過HER2標靶藥物的HER2過度表現轉移性乳癌患者,若經濟許可,還是可與醫師討論是否適合自費接受標靶治療。
洪朝明呼籲對抗早期HER2陽性乳癌,必須考量疾病本身、生活品質及經濟狀況等,病人一定要與醫師充分討論,了解並執行共同制訂的治療計畫,即使淋巴未轉移者,仍建議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