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27, 2014

弱勢乳癌病患 勇源基金會補助

中低收入戶或身心障礙的乳癌病患,需要自費藥物或重建乳房者,勇源輔大乳癌基金會提供標靶藥物、植入義乳的醫療重建補助。
勇源基金會今天指出,乳癌患者HER2陽性但是未淋巴轉移者,在最近1年內自費使用標靶藥物,經審查通過可獲補助新台幣4萬元,補助名額31人,補助金額合計124萬元。
至於年齡小於40歲、因為乳癌切除乳房患者,接受自體組織皮瓣重建乳房者,每人獲得2萬元補助;接受義乳植入(含組織擴張器/食鹽水袋或果凍矽膠)則補助1萬5000元,補助金額合計76萬元。
經政府機關核定的中低收入戶或身心障礙者,是優先補助對象,申請日期自即日起至7月15日止,補助款核發期間預計為9月底前。相關補助辦法、細節及申請表格,可上基金會官網查詢下載或洽詢02-29052009轉分機59詢問。
勇源基金會正在舉辦系列活動,從4月至6月設計5大主題課程,由臨床醫師與專家與病友對談、分享新知識。第3場次5月29日「運動篇」、第4場次6月12「飲食篇」、第5場次6月26日「心理篇」。
勇源基金會由校友陳致遠捐贈,是輔仁大學與企業合作成立第一個財團法人醫療組織,去年底成立,致力促進婦女健康。輔仁大學正在興建近1000床的輔大附設醫院,鄰近捷運機場線及迴龍線,其中規畫婦女健康中心,醫院預計民國104年底完工,105年正式營運。1030527

Tuesday, May 13, 2014

避觸化學物質 防乳癌

美國研究人員今天表示,日常生活常見的部分化學物質,已證明可讓實驗室老鼠罹患乳癌,並可能讓婦女罹患乳癌。
這篇發表於同儕審查期刊「美國環境與健康展望期刊」(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的論文,列出應該避免的十七種化學物質,並向婦女提供降低暴露量的方法。
論文列出的物質包括出現在汽油、柴油等汽車排放物,以及阻燃劑、防污紡織品、去漆劑與飲水消毒副產品的化學物質。
研究報告執筆人、「寂靜春天協會」(Silent Spring Institute)研究主任魯德爾(Ruthann Rudel)表示:「這項研究提供預防乳癌指導方針,辨識出婦女最可能暴露在其中的主要化學物質,並說明調整暴露量的方法。」
她說:「這些資訊將可引導民眾努力降低暴露於與乳癌相關的化學物質,協助研究人員探究婦女如何受到影響。」
環境中數一數二多的乳房致癌物質來源為苯與丁二烯,這些物質可能來自汽車排放物、割草機、菸草煙霧與燒焦食物。
研究報告說,其他令人擔憂的物質為洗滌溶劑,像是二氯甲烷,以及用於荷爾蒙補充療法的藥物部分阻燃劑防汙紡織品的化學物質、不粘塗料和來自菸草煙霧與用來製造保麗龍的苯乙烯、烤焦的食物等



http://time.com/95915/breast-cancer-chemicals/






Friday, May 9, 2014

怎麼吃,才有體力戰勝乳癌

「化療期間要多吃牛肉、喝雞湯,才有體力……
治療乳癌時總有許多人好心提供飲食的建議,
到底乳癌化療期間及化療完成後,飲食該注意什麼?
化療期間可吃營養補充品嗎?完成化療後,能再吃炸雞、甜點嗎?

8個你最想知道的抗癌飲食疑惑,一一為你解答。

乳癌患者在治療期間及治療完成後,對飲食控制總有許多疑問。化療結束,等待藥物反應消失後,即可恢復正常飲食,可先選擇較軟及吃得下的食物,如豆腐、鮮香菇、山藥、馬鈴薯、肉粥等,待胃口逐漸好轉,就可正常飲食,但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營養室主任王麗民提醒,乳癌與肥胖有關,又有復發的疑慮,所以要控制熱量,避免體重飆高,且要注重均衡營養的攝取,增強抵抗力,降低復發率。以下常見問題,請專家為你解答。.

Q1化療期間不能碰含雌激素的食物?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一般外科資深主治醫師余本隆說,飲食方面,首先要戒菸、戒酒、戒掉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但也不宜快速地180度大翻轉,以免對身體形成新的衝擊。例如:原本只吃肉不吃菜,可適度補充些蔬果,但不宜立即只吃全素或有機飲食,尤其日後打算採行全新的飲食計畫,更要循序漸進。

臺北榮民總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曾令民也認為,健康的飲食是「爭長久,而非爭一時」,等所有治療都結束,再慢慢導入新的健康飲食模式較理想。他說明,天然食物中,蜂王乳含有較多女性荷爾蒙,不宜食用外,其餘如山藥、黃豆、地瓜、南瓜、橘子、檸檬、玉米、香蕉、牛奶、番茄、青椒、馬鈴薯、蘋果、五穀雜糧、牛蒡、苜蓿芽,以及菇蕈類(尤其是香菇和木耳)等,所含的雌激素、大豆異黃酮量並沒有想像中多,在均衡飲食的前提下,偶爾攝食不至於增加乳癌機率,可放心食用。

余本隆醫師認為,在治療與輔助治療的3個月到半年中,最好維持平常心,注意優質蛋白質的攝取,勿吃帶皮的各式水果(怕農藥或洗不乾淨導致感染),完全熟食不生食,生魚片及生菜沙拉都不要碰,減少加工,多天然食物,對化療效果絕對有加分作用。

兩位醫生也提醒,如果吃得下食物,不一定要吃營養補充品,如果真的吃不下食物,吃正規藥廠推出的營養補充品亦可。余本隆醫師補充,治療期間最重要的原則就是:「把好的東西吃下去!」像他治療的患者美食家梁瓊白,癒後就出了一本書教癌友如何把各種好食材變得可口。

Q2化療時吃健康食品會干擾療效嗎?

幾乎所有乳癌患者的身邊,總圍繞著一群不斷獻策的好友,有人會提供各式各樣的建議,有人會送各類營養品或保養品,余本隆醫師說,這些人這麼做是為了表達關心,患者只要收下這些關心和善意即可,千萬不要因對方好意而照單全收。

「凡是涉及醫療的判斷和建議,都要提高警覺。」余本隆醫師說,有些東西看起來好像不錯,但一買就要好幾萬,各式抗癌的健康食品、萃取純液,可能是某些食物含量的好幾百倍或幾千倍,最多只適合在日後正常生活時使用,若在化療過程使用,很可能干擾治療效果。他提醒,「一旦治療結束,就是正常人,」這時才可考慮吃這些號稱可抗癌的健康食品。
感謝曾令民醫師、王麗民主任、劉博仁醫師審稿

乳癌高危險群,要切除雙乳預防嗎?

乳癌是臺灣女性罹患癌症的第一名,
有家族史的高危險群要像安潔莉娜裘莉切除雙乳來預防嗎?
若無家族史,但有纖維囊腫,也會提高乳癌風險嗎?
如何才能遠離乳癌威脅,讓專家告訴你!

好萊塢性感女星安潔莉娜裘莉,接受BRCA基因檢測後,為防杜乳癌侵襲,去年勇敢地切除雙乳,最近更進一步計劃切除卵巢,以免步上其母後塵,死於卵巢癌。安潔莉娜裘莉很早就知道自己是癌症高風險群,為了能安心陪孩子長大,接受醫師建議進行基因檢測,結果顯示她的DNA帶有家族遺傳性乳癌、卵巢癌的BRCA基因突變,罹患乳癌和卵巢癌的風險高達87%和50

現任臺灣乳房醫學會祕書長、榮總一般外科醫師曾令民認為,安潔莉娜裘莉切除乳房和卵巢,確有其安全保護上的考量,但更值得關注的是,由於名人效應影響,全球女性開始積極正視「乳癌高危險群」議題,甚至帶動一波檢測熱潮。

切除乳房及卵巢
並非預防癌症的唯一選擇
究竟具備哪些條件的人,才是所謂的「乳癌高危險群」?是否所有的乳癌高危險群,都有必要花4萬到10萬元不等的新臺幣進行類似的基因檢測?如果不幸和安潔莉娜裘莉一樣屬於乳癌及卵巢癌高危險群,切除乳房和卵巢是否為唯一避險的作法?

曾令民醫師說,目前癌症已蟬連32年臺灣10大死因榜首,而乳癌多年來一直高居臺灣女性罹癌人口第一位。雖然BRCA基因檢測可證實基因是否有缺陷,連帶證實是否屬於罹患乳癌、卵巢癌的高危險群,但並非所有女性都需要做這檢測。再者,就算證實屬於罹癌高危險群,切除乳房和卵巢也只是趨吉避凶的選項之一,並非唯一選擇。

一般說來,當基因檢測報告出來後,主治醫師會把所有資訊及後果分析給當事人聽,最後才協助病人做決定。畢竟,切除後可能面臨兩性關係改變,當事人也可能因而產生憂鬱情緒,諸多影響不能不加以考慮。必要時,甚至還要尋求心理諮詢,或由精神科醫師評估其心理狀態是否穩定?避免一時衝動做出決定。

成年女性每月經期結束
應自我檢查乳房有無硬塊
曾令民醫師及和信治癌中心醫院一般外科資深主治醫師余本隆不約而同指出,雖然目前政府建議4569歲的婦女,每2年進行1次乳房攝影,但這是否是最好的建議,有必要再深入研究。乳房醫學會建議婦女朋友,最好從35歲起,每年由專科醫師檢查一次,萬一查出罹患乳癌,存活率會提高很多

如果家族中出現過年輕型乳癌(35歲或40歲以前罹癌),或家族近親中有不止一位罹患乳癌(包括男性乳癌),或家族中有人雙側罹患乳癌,或家族有人罹患卵巢癌、胰臟癌等特殊家族史者,就要懷疑是否遺傳了不正常的基因。

根據流行病學統計,每年美國約有26萬例新診斷的乳癌,其中約5%~10%有BRCA1BRCA2基因突變(一般機率約5%~7%,部分近親通婚的猶太人則高達10%),帶兩基因突變者,終其一生罹患乳癌機率可高達八成五至九成,卵巢癌、子宮內膜癌機率也高出許多

臺灣雖然缺乏大規模的調查,推估比例不會高於歐美,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臺灣早發性乳癌的比例明顯高於歐美,其原因未必完全歸因於遺傳或基因異常,因為有研究懷疑是受到環境因素(塑化劑、毒澱粉、環境荷爾蒙、汙染)影響所致。

在曾令民醫師過去施行手術的數千例乳癌患者中,40歲以前病發的患者,約5%~7%之間。余本隆醫師也說,臨床上有24%的乳癌患者是在45歲前發生,11%的患者是在70歲以後發生,可見約有35%的患者是不在政府建議定期檢查範圍內發現的,所以較保險的做法,是建議女性在20歲以後,每次月經結束後就自我檢查,有硬塊就到醫院檢查;而35歲起,每年由專科醫師檢查一次。

Wednesday, May 7, 2014

化療行動化 北榮智慧APP給藥

治療癌症的化療藥劑對人體殺傷力大、成本昂貴,台北榮總全球首創,以手機APP概念「行動化療給藥安全網」,將原本各自獨立的「醫師診斷」、「靜脈輸液幫浦」、「調碼給藥」串在一起,讓機器代替人力運算與核對藥劑量與給藥時間,避免耗損醫護人力,確保病人用藥品質。
美國緊急醫療研究機構公布美國2013年十大醫療科技危害排行榜,「輸液幫浦造成的藥品輸入量錯誤」位居第二。台北榮總護理師黃秀雅表示,藥劑量與給藥時間相當關鍵,若輸入機器錯誤,對病人後果不堪設想,因此需要兩名醫護人員做「雙人核對」,但也造成增加醫護人員的負擔。
台北榮總以推出「行動化療給藥安全網」,以機器代替人力計算與核對,當醫生開出藥方後,隨即上傳到APP系統中,醫護人員只要用APP掃描病人條碼,系統便自動計算給藥速率,如若輸入「輸液幫浦」錯誤,手機便透過藍芽通知「輸液幫浦」有誤,不得給藥。
護理師張紫婷說,為了要核對藥劑量,兩名護理人員必須放下手邊工作,核對雙方結果是否一致,因而損害護理品質。護理部表示,原本人工雙人核對過程耗時15分鐘,有了「行動化療給藥安全網」後,只要3分鐘就完成給藥動作,此項服務先從成本貴、殺傷力大的致癌化學藥劑開始實施。
台灣醒報 – 2014年5月7日 下午6:31

警惕!常用抗菌皂或促使乳癌細胞生長

據美國《科學日報》報道,韓國研究人員發現,三氯沙和辛基苯酚等化學物質可能會促使乳腺癌細胞生長。
研究人員進行了人類乳腺癌細胞試驗,研究結果顯示,三氯沙與辛基苯酚都會對乳腺癌細胞基因產生作用,促使乳腺癌細胞生長更加旺盛,導致乳腺癌細胞越長越多。發表在最近出版的《毒物學化學研究》期刊上的這項研究稱,荷爾蒙失去平衡可能會促使乳癌細胞茁壯成長,而環境荷爾蒙物質作用類似於荷爾蒙,因此,也可能有助於癌細胞生長。
在現代社會中,環境荷爾蒙無所不在,三氯沙、辛基苯酚都屬於這類物質,抗菌皂、保養品、清潔用品都含有三氯沙﹔辛基苯酚則主要存在於油漆、殺虫劑、塑料用品等。有研究顯示,這兩種成分都會累積於環境。約75%的美國人尿液中含有三氯沙。
研究人員提醒道,從該研究結果來看,常接觸環境荷爾蒙可能會增加患乳腺癌風險,損害人體健康。因此,人們最好盡量少接觸這些物質。



乳房保留手術, 先化療後開刀

Q:很多乳癌患者都是術後才化療,為什麼醫師建議我先化療,再開刀,兩者有何不同?
A乳癌術後化療,稱做「輔助性化學治療」,目的在消滅可能的微量轉移,減低復發風險,這是幾十年來的主流做法。術前治療,稱為「先導性治療」,先導性治療中,以化學治療和標靶治療為主,尤其是先導性化療,這是近年來廣受醫師使用的新療法。
目前使用先導性化療的時機,大致有下列幾點:1.診斷時,腫瘤就已經很大,大到無法或很難開刀,這時候醫師會選擇先用化學治療將腫瘤縮小,再行開刀2.乳癌腫瘤較大(尤其大於5公分,有時25公分也可考慮),必須將乳房切除,但是病人想做乳房保留手術時3.想了解化療對腫瘤細胞是否有效時,因為腫瘤還在身上,可觀察是否縮小,可以知道藥物是否有效,日後參考。
也就是說,先導性化療與傳統的輔助性化療相比,有下列優點:1.使無法手術的病人,治療後可以開刀。2.增加乳房保留的機會。3.可以觀察藥物反應,看看是否有效,假若藥物無效或效果不佳,可及時換藥或調整藥物,避免接受到無效藥物的副作用。4.幫助新藥研發,幫助了解腫瘤特性等。
然而先導性化療和輔助性化療對於遠處轉移、疾病進展及整體預後,沒有明顯差別。
最後,接受先導性化療的病人,化療後仍須接受手術,即使反應非常好,腫瘤都看不見的病人,這時因為影像學檢查沒看到腫瘤,並不代表身上就沒有腫瘤細胞,也就是說必須除惡務盡,應將可能殘留的腫瘤細胞全部切除。


資料來源: 聯合報,  諮詢/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台中澄清醫院院長張金堅

Saturday, May 3, 2014

標靶化療二合一新藥 能延長患者壽命

女性乳癌發生率逐年攀升,成長率居全癌症之冠,是女性健康的一大殺手,在乳癌患者中,大約1/4 的人屬於 HER2 陽性,復發與轉移風險較高。為了有效治療 HER2 陽性乳癌患者,衛生福利部核准同時結合抗 HER2 標靶及強力化療二合一新藥上市,具雙重治療效果,能運用標靶阻斷癌細胞訊號傳遞,再以化療毒殺癌細胞,副作用卻大幅降低。

臺灣乳房醫學會秘書長、臺北榮民總醫院一般外科曾令民副教授表示,過去 HER2 陽性乳癌患者在使用第一線的標準治療後,成效及復原情形良好,但仍有 50%患者,病情在 12 個月內就會惡化,且缺少有效的二線治療方式,隨著醫療科技的演進,標靶化療二合一新藥 T-DM1 成功研發,並於全球上市,成為第一個在台灣正式被核准使用的標靶加化療二合一藥物。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黃俊升指出T-DM1 利用標靶藥物 「找目標」準確攻擊 HER2 受體,並夾帶著 200 倍藥效的化療藥物,直搗癌細胞,研究顯示,可延長存活至 30.9 個月、降低 35%疾病惡化風險。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院長侯明鋒說,與過去的治療方式相比,標靶化療二合一的新藥,治療效果較佳,可降低35%疾病惡化風險;提高患者生活品質,大幅降低腹瀉、嘔吐或噁心等副作用;並幫助患者延長整體存活期到30.9
侯明鋒院長表示,這個藥物採取注射的方式,每三週須注射一次,不需住院,患者可回家休養。乳癌患者邱小姐也現身說法,55 歲的她雖然連續使用了幾次標靶及化療,癌症還是一再地復發、轉移,一年前開始使用二合一新藥,反應良好,甚至打針完當天晚上還能與朋友相約咖啡廳聊天,在旁人看來就像個沒有生病的健康人一樣。

目前這項新藥已核准用於第四期復發病人的第二線用藥,但健保並未給付,須自費使用,每個月藥費約 20 萬左右。


Friday, May 2, 2014

美國研究:吃核桃防乳癌

美國研究人員說,吃核桃可以減少一半罹患乳癌的機率。

美國「西維吉尼亞大學」長期研究核桃和乳癌預防的關係。他們培養了一群基因改造鼠並讓牠們罹患癌症,研究人員餵食這些母鼠吃核桃,等小老鼠出生後繼續吃。結果發現,當老鼠吃的核桃量達到相當於人類比例的一天五十六公克,罹患乳癌的機率將減少一半。

研究人員「伊蓮」說,這項研究再次證明,醫食同源。病不但能從口入,也能從口去。